跳到主要內容
:::

新豐的榮耀,農友的貴人,台灣的驕傲 

 

---西瓜爺爺陳文郁故事           69筆存款 2013.1.2

 

 新豐故事圖片

知名的歷史學家柏楊曾經說,西瓜爺爺陳文郁對台灣的貢獻,不輸給民族英雄鄭成功。但是西瓜爺爺很謙虛,他說:「我沒有多厲害,只是把自己會做的事,盡力做到好而已。」 

 

國立新豐高中校友陳文郁先生,出生於19251120日(今台南市 永康區),逝世於2012127日,享年87歲。 

 

幽默、豁達的陳文郁總是戴著帽子,滿臉慈祥的笑容,是一位充滿研究熱情的發明家與慈善家,更是培育新穎蔬果品種的「育種家」。在新豐畢業後,進入鳳山熱帶園藝試驗所,從事品種改良工作。民國五十一年,指導雲林西螺的農民,在西螺大橋下的河床地,培育出台灣第一顆無子西瓜,其香甜美味,無處可比。令人望塵莫及的是,全球有四分之一的西瓜種子來自陳文郁,現在台灣的西瓜種苗,十株中就有九株源自他所培植,而且還外銷到許多國家。這麼了不起的成就,難怪被封為「西瓜大王」。 

 

陳文郁生前,儘管八十高齡,仍經常到實驗室坐鎮,投入種苗培育工作,其精神與毅力,堪稱為台灣種苗業的泰斗、種苗界之典範,亦是公認熱帶蔬果的世界權威。長達六十年的研究光陰,讓台灣的西瓜走出國際,在全世界落地生根。 他曾說,「真正幸福的人,是能做自己有興趣的事」。他最得意的是,農民拿他研發的品種來種植,賺了錢,改善了生活,這正是他培育品種的原動力與終生的志願。 

 

在農友種苗公司任職二十餘年的總經理張師竹和祕書黃秀美,難忘創辦人陳文郁的開朗、風趣與仁慈,他在生前常說「希望遇到我的人,都能好運」。他一生以農友為念,提攜後輩,毫不藏私,「年紀相當的做朋友,年歲小的當兒孫輩,對員工如家人」,「像另一個父親」。 

 

早期的台灣農民,無法負擔較好種子的價錢,農作品質不穩定,又常因天災影響採收,陳文郁小時候目睹身為蔗農的父母對著農田嘆息的無奈,便立志要以「育種」來改善農民生活。他說:「育種家需要豐富的材料,才能培育出好的品種」,因此收集了來自台灣與世界各地的十一萬種的種子,致力於「種原庫」的建立。從「一粒種子,一個責任,無限希望」這則座右銘,完全展現陳文郁對台灣農業的熱忱,與凡事都抱持樂觀面對「所有的可能」之人生哲學。 

 

陳文郁堅持的信念,是專業的實踐與服務群眾的責任,「農業的競爭力在於兩點:一是種別人沒有的品種;一是別人如果也能種,就要種得比別人好!」、「在我的觀念裏,每一顆西瓜就是一件藝術品、一幅畫作,都要很用心地培育。」他常說:「如果能夠給別人幸福,我自己辛苦一點也沒關係,反正我這個人辛苦慣了。」透露出助人為樂的偉大胸襟。 

 

當年受了鳳試所的老長官-江口庸雄博士的感召,陳文郁行有餘力,秉持「己立立人,己達達人」的精神,在緬甸創辦了農民醫院,專門為當地貧困的農民提供免費的醫療。長子陳龍木受父親「施比受有福」的慈悲心影響很深,他談到爸爸在讀報章雜誌時,常常讀到一半就拿起紙筆抄寫。他知道這是爸爸悲憫遭逢變故、急需幫助的人,抄下名字和地址,盡力幫助他們。 

 

好學深思,勤於閱讀,提供給陳文郁源源不斷的能量,他習慣在日記裡,寫下短短幾字的俳句,不管是喜悲得失,皆能以詩句來排遣,安靜不多話的他,在詩的世界找到交談的對象。閒暇之餘,最愛畫畫,連石頭、雨傘都是畫布,雖然是隨性幾筆,但因觀察入微,不管是動植物或農作物都神形皆具、維妙維肖,已出版《阿英的畫話》正是記錄著他的詩意與幽默。他認為,人生離不開音樂、文藝和美術,種田人也能寫詩或畫漫畫,要讓年輕人留在農村,就必須讓農村有文化、有文藝可以欣賞。 

 

「我再次認真回顧我人生中的點點滴滴,我很感謝上天給我機會,做自幼年時就想做的事,能一輩子專心全力投入而實現理想,並感謝一路上與我一起同行的許多良師、好友和農民朋友,以及我的家人。我真是一個幸福的老人,但願我能繼續帶給更多人幸福。」陳文郁先生在《田裡的魔法師 —— 西瓜大王陳文郁》序文中,令人彷彿又見到他和藹親切的笑容。他的一生,在在流露出老台灣人樸實、堅毅而無私的精神。處事認真、負責任的態度,真誠、感謝天地的價值觀,是現在年輕人的模範。他的故事像西瓜一樣甜甜的透心涼,讀完後,心裡卻是充滿著暖暖的奮發向上的力量。

 

榮譽榜

最新消息

榮譽榜

獎學金

教師研習與競賽

學生研習與競賽

跳至網頁頂部